你的位置:nba卖球app推荐 > 新闻动态 >
千份简历石沉大海, 26岁硕士横店当群演: 日薪270, 只为活下去
发布日期:2025-08-16 07:58 点击次数:115
凌晨三点起床,套上厚重的太监戏服,在烈日下站了十小时——这是一位生物学硕士的“再就业”选择。
凌晨三点,浙江横店的街道还笼罩在黑暗中。26岁的鱼尾(化名)已经起床,匆匆赶往酒店化妆。
几小时后,他将穿上厚重的太监戏服,在37度高温下等待拍摄指令。
被导演呼来喝去、在烈日下暴晒至下午才开拍,成了他最近的日常。
就在一个月前,这位刚从皖北一所师范大学毕业的生物学硕士,还在实验室里与分子生物学打交道。投递了1000多份简历却石沉大海后,他拖着行李箱来到横店,成为二十万“横漂”中的一员13。
“出校门之后不能靠父母,只能靠自己。”
鱼尾平静地说。如今,他每月接戏10到11次,挣够3000元生活费就停下,剩余时间准备考公考编。
01 高学历者的生存突围
鱼尾的故事并非孤例。
在横店这个被称为“懒散乐园,单身天堂,‘疯子’乐土”的地方,二十万注册群演中活跃着上万追梦人。但鱼尾与他们不同——他没有明星梦,只有生存需求。
“我不把自己当研究生看,就把自己当成一个人看,能养活自己就行。”
鱼尾这样解释自己的选择。他清楚地记得,2022年本科毕业时,生物工程专业的工作还算好找,只是月薪只有四五千。想着“读研出来会有八千左右的工作”,他选择了深造。
现实给了他沉重一击。从今年4月开始,他海投了上千份简历,全部石沉大海。
“缺乏实习经历和工作经验”成了致命伤。
他拒绝了一份6000元的细胞培养员工作,因为“单双休”;也放弃过符合薪资要求的销售岗位,因为“学了七年生物,还是想做技术工作”。
在生存压力下,鱼尾脱下“孔乙己的长衫”,选择了一条从未想过的路。
02 横漂的真实生活图景
横店的群演世界等级分明。普通群演日薪仅135元,前景演员日薪300元左右,而能说上台词的特约演员日薪400元起步。
鱼尾作为“前景演员”,日薪270元,工作时长14小时,超时才能拿到405元。
“在‘横影通’上登记,等演员证。加工会管理员好友后,拉你进群报戏。”
鱼尾描述着入行流程1。他的日常是:服务部集合、酒店化妆、现场领戏服、漫长等待。
群演生活充满艰辛。夏天裹着棉衣暴晒,冬天淋着冷雨拍戏是家常便饭。
最近林一新剧《折月亮》剧组就被曝出工作人员辱骂群演、拖欠餐食6小时,群演只能蹲在路边啃冷馒头。
更令人担忧的是精神健康。
浙江省精神卫生中心数据显示,横店群演抑郁症发病率达14.7%,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。
有人演士兵太久,走路都会下意识敬礼;有人拍尸体戏三天不敢眨眼,被夸“敬业”却无额外报酬。
03 梦想与现实间的夹缝
在横店,鱼尾算是异类。周围有本科生,但“研究生好像就我一个”。
多数人是暑期体验的大学生,或是其他行业受挫的转行者。
鱼尾选择群演工作,看中的是自由。“进工厂或做其他兼职不自由;送外卖得有辆车。
一个月工作十几天,剩下时间能学习考公考编。”
他在横店租了月租500元的房子,加上200元水电费,靠剧组盒饭或外食解决三餐。
家人对他的选择反应平淡,只是不解:“为啥读那么多书还是找不到工作?”
这种疑问背后,是无数高学历青年的共同困境。
鱼尾给学弟学妹的建议直白实用:“多找实习,多学技术。”这是他用一千次求职失败换来的经验。
04 寒冬中的微光
短剧潮曾给横店带来短暂繁荣。有群演回忆:“那时剧组喊着‘日薪四千’,我接反派角色三天赚了一个月工资。”
但随着审查趋严,剧组纷纷解散,到2025年群演日薪跌至90元。
面对残酷现实,有人选择离开,去做保安、开滴滴;有人转型做直播,展示剧组日常月入过万;更多人则在迷茫中等待转机。
鱼尾则在挣够生活费后埋头书堆,准备事业编考试,希望成为大专老师。
“我一方面希望安稳下来,一方面又希望出去冲一冲。”
鱼尾的矛盾心态,映照着当代青年在理想与现实间的挣扎。
当被问及未来规划时,他如此描述自己的两难处境。
横店清晨的街头,新一天的群演招募又开始了。
有人在抢到通告后欢呼雀跃,有人攥着微薄日薪走向网吧。鱼尾脱下戏服回到出租屋,桌上摆着考公资料。
当被问及是否后悔七年苦读时,他摇头:“脱下长衫不是认输,而是换个姿势奔跑。”
横漂群演中,有人为梦想,有人为生存。
而在横店之外,更多年轻人正在学历与生存的夹缝中寻找出路。
鱼尾的考公资料旁,手机屏幕亮起——又一封求职邮件被退回。
他关掉手机,翻开书本,准备下一场考试。